民间兴起寻根“修谱热” 巨资修谱构筑关系网
图为:2009年9月24日,山东曲阜隆重举行《孔子世家谱》续修告成颁谱大典仪式(资料图片)
   
    一口报出自己爷爷的姓名不算难事,但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?他是做什么的?如果真要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,唯有查家谱才能找到答案。近几年来,兴修家谱悄然升温。在湖北,修家谱方兴未艾,中华昌氏家族耗费近百万元,历时六年修成八卷通谱,追溯历史千年。寻根问祖的情感涌动背后,人们正在寻求宗亲文化的认同。
    家谱与文字历史一样漫长
    “每一本族谱都是一部家族史,人活了大半辈子,总想知道自己从何而来。”昨日,在湖北省图书馆,昌庆旭搬出一个沉甸甸的纸箱,上面书写着《中华昌氏通谱》几个字。打开纸箱,八卷族谱跃入眼帘,“别小看了这几本书,这可是中华昌氏族人六年的心血之作”。
    昌庆旭先生系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、《中华昌氏通谱》主编、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副秘书长。“说起家谱,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。不过,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,中国人的家谱历史,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”,昌先生告诉记者,早从商代开始,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。“我们都知道,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。研究发现,甲骨文当中,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、世系的甲骨。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时期的‘甲骨家谱’《儿氏家谱》,这里的‘儿’,就是后来的‘倪’姓。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。”
    据了解,目前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分会有邹、方、谢、胡等14个姓氏会员,都在编修族谱,从全国范围看更是“无姓不修谱”。在2010年底举行的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上,《中华方氏全族统谱》编纂委员会会长兼主编方为民先生说,湖北已成为不少姓氏修全球统谱的发起地,即办公总部,如中华邹氏,中华方氏,中华谢氏,中华胡氏。
    巨资修谱构筑关系网
    昌庆旭认为,家谱以血缘为基础,修家谱是为了构建同一血源的谱系。“虽然宗法制度早已消亡,一个宗族也历经迁徙沿革,分散繁衍,但伦理是不灭的,人伦关系始终是客观存在的,因此,今天当人们在谈论宗族时,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依恋”,随着生活的富裕,人们逐渐萌发了强烈的“寻根”和乡土意识,使得族谱复兴。
    显而易见的是,修家谱不仅有利于地方和谐建设,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意义非凡。然而,因为世系关系复杂,族谱就像是难懂的“天书”,修谱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。
    上世纪九十年代,以孔德墉为首的孔氏近支77代德字辈兄弟正式开始了续谱准备工作,从1996年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开始,孔子家谱重修历时13年,耗资千万元,到2009年《孔子世家谱》才续修告成,总谱80册。昌氏通谱的编修也历经周折。当时,编委会总部将全国范围划分为华北、华东、中、西南四片,共派出21人,分20次采访了全国22个省市的85个县市,收集族谱资料共91份。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,中华昌氏在湖北仙桃举行了颁发通谱仪式。
    据介绍,民间对修谱不仅热情,还看得很神圣。昌先生认为,随着世系繁衍,血缘关系在族谱中已非常稀薄,修谱更多的是为寻找文化认同。通过修谱建立起的宗亲网络也成了另一种人脉关系网。据介绍,曾有一位詹姓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,却因家贫无钱医治,詹氏宗亲得知后,一周内就募捐了数万元,而这样的扶贫会在各姓氏宗亲中都存在。省内一支方姓还曾通过修谱联络到各地宗亲,一次聚会就吸引了几千人参加,当地借此吸引了大量宗亲返乡投资,一举致富。
    修谱要“靠谱”支持网络化
    萧姓立萧何为祖先;张姓立张良、张飞为祖先;李姓则立李世民为祖先,姓赵的总想攀上赵匡胤,姓王的总想认上王羲之,而姓孔的都想成为孔子的第多少代孙等等。“自从宋代开始允许私人修谱以后,不少家谱为‘光宗耀祖’,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的祖先,其实,现代续修家谱应该突出它的实用性,比如在编修家谱中将家族遗传病史资料详细记录下来,传给后代,就有很好的警示、提醒作用”,昌先生说,有的家谱,还请来名人作序,但是这些所谓的名人序,有些其实是假的。例如,宋代大儒朱熹的一篇谱序,竟为周、黄、刘、戴、郑、洪、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。
    还有的编纂者突出个人,把一家之谱修成了一人之谱,或是把一族之谱修成了一家之谱。有的认钱不认人,捐钱多的树碑立传,没捐钱的一笔带过;甚至还有不交钱则不入谱的事情发生。
    据了解,一般修谱的惯例是:三十年一小修、六十年一大修。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不少地区家谱出现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况,每次都是大手笔大开销,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。
    昌先生介绍,近年来修谱出现了很多新特点,修全国性姓氏通谱者越来越多。借助修谱软件、让家谱登上网络平台也是大势所趋,也得到很多专家的支持。
    中国有句俗话,“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”,昌庆旭认为这是一种误解。根据他多年研究家谱的经验,中国历史上改姓的事情,其实常有发生。“例如,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李、赵、朱这三个姓,很多就是从其他姓改来的。这三个姓曾经是‘国姓’,皇帝常常会把‘国姓’赏赐给他钟爱的臣子,自然‘国姓’就越来越壮大了。”
    链接
    家谱包含哪些内容
    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是“世系表”,就是说明一个家族里,祖先后代每一个成员名字的图表。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:欧式、苏式、宝塔式和牒记式。
   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,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,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。
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、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,是一种正式的传记,明朝之前,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。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,让后代读起来备感生动形象。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,最忌溢美之词。这是评价一部“家传”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。“谱乃一家之史”,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,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,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函,以及经籍、表策、碑文、书札等,有的还有版画、肖像画、版本作品、名家书法、歌曲等,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。通常涉及史学、文化、经济、宗教等许多领域,在形式上甚至堪与“经典史料”相媲美。
版权所有:轩辕文化网
燕云大堂(北京)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京ICP备12021765号-1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