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祖大典带来寻根经济
  2012年4月,连续7年成功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,不仅让海内外华人更加了解黄帝文化、熟悉黄帝故里新郑,还为新郑市的经贸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,带来了寻根经济,实现了文化与经贸的和谐发展、互动共赢。
  “黄帝牌”商户猛涨
  天气乍暖还寒,李淑红的内心热气腾腾。在新郑市黄帝故里西侧的一排门面房南头,这位卖蚕丝被的女老板,笑意盈盈地招呼着走进店里的每一个人。“每年大典前后,都是我们销售的黄金期。”
  2006年,新郑第一次大规模举行拜祖大典,新郑黄帝故里成为世人关注焦点。敏锐的李淑红从中嗅到商机。经过慎重的考虑,当年国庆节期间,她的蚕丝坊在黄帝故里景区门口开业。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吐丝,她觉得做与蚕丝相关的生意肯定好。果然,生意的发展如她当初预料,相当不错。今年春节刚过,她就勾画起依托大典搞营销,开始从产品到服务,全力备战,完善店面的形象。
  在新郑,有许多和李淑红一样的精明商人,都把眼光投到了与黄帝、拜祖、寻根相关的产业上,纷纷行动起来,打起了“黄帝牌”。 “故里制造”、“拜祖专供”这样的跟风劲儿席卷了整个新郑。据不完全统计,和“黄帝”有关的商铺、产品,仅在黄帝故里周围,近7年就增加到了数十家。
  故里拜祖游客激增
  现在的故里,不但拜祖前后游客接踵而至,即使所谓的旅游淡季,由于完全开放、不收门票,参观游览的本地人、外地人也很多。在景区做导游的小李告诉记者,她每天都要接待几拨客人,几乎没有落空的日子,而在2006年以前,却非此番情景,“别看黄帝故里现在这么热闹,以前冷清着呢。”李淑红说。
  2006年,河南省政协接手主办拜祖活动。首届省级规格拜祖大典后,“黄帝故里”一鸣惊人,拜祖活动3天内,到新郑的游客突破15万人。去年三月初三至初八的六天时间里,仅黄帝故里景区就接待游客25万人次,共接待拜祖团5000余人,举行了近50场拜祖仪式。“今年大典再次升格,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次参与主办,拜祖热也升温了,来参观、拜祖的人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。”景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  大典聚人气,人气生财气,新郑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等行业呈现“井喷”现象。各大宾馆爆满;具茨山、黄帝故里景区周围的饭店,每天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;市内许多商业营业额翻番,红枣等“土产品”更是作为“特色元素”受到大家的喜爱;往返郑州至新郑的公交车发车时间已缩短为两三分钟一班,市区出租车生意更是红火。
  “大典带动,是多方面的,无法估量。”新郑市相关负责人说,人来人往中,给新郑带来了经济的增长,同时也把新郑的名声、新郑的优势、新郑的发展带到了四海各地。
  签约项目投资额翻番
  拜祖大典吸引了众多炎黄子孙来拜祖的同时,也引来了多家客商落户。每年大典前后,都有一些客商来新郑寻求合作。
  新郑市发改委数字显示,2006年拜祖大典期间,新郑市与客商签约合作项目36个,总投资额73.2亿元。今年拜祖大典结束后,新郑市共签订投资项目34个,合同总金额高达420亿元。
  “拜祖大典给新郑带来的变化太明显了,仅签约项目投资额就翻了几番。”新郑市相关负责人也按捺不住心底的赞叹。富士康、达利园、统一、华南城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,新郑的招商引资也正在逐步演变为招商“选”资。
“推动经济发展只是拜祖大典的一部分,它的最大作用在于拉近全球华人的心,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找到根,有回家的感觉,并从中了解中原文化,了解河南。”新郑市相关负责人谈道,“黄帝故里已成为河南的新名片,世界华人也都把新郑当成了家。”
版权所有:轩辕文化网
燕云大堂(北京)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京ICP备12021765号-1
分享按钮